屏科大教授研發 檸檬加工營養不流失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2014/09/23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發展典範大學亮點產業,「首發」由榮獲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研究檸檬十多年的黃卓治教授發表檸檬第二代加工技術,為檸檬產業帶來新契機。

「我是從黑頭髮做到白頭髮」,63歲的黃卓治退伍後就到屏科大任教,38年來都在設法為傳統農業升級,投入檸檬研究十多年,終於成功開發出第二代檸檬加工技術,不加任何添加物即可完整保留整顆檸檬的營養成分,他也成為屏東科技大學第4位獲得十大傑出農業專家的教授。

檸檬在台灣的種植面積高達1700公頃,屏東縣是最重要的產地之一,由於一般檸檬加工以檸檬榨汁為主,果皮不是做為檸檬乾就是當廢棄物處理,十分可惜,為了保存整顆檸檬的營養成分,發展無毒產業,黃卓治開始投入研究。

「這個沒有餿水油、也沒有任何添加物」,幽默的他說,第二代的檸檬加工技術是以「一蒸一曝」處理後,再利用調溫調濕技術,控制檸檬果實內部的酵素,去除苦味物質,再進一步低溫脫水,以保留整顆檸檬所含善食纖維、果膠、維他命C及檸檬酸等。 為了發展無毒檸檬,結合這項加工技術,屏科大從今年起與農民合作種植1.3公頃的無毒檸檬,希望學校可以從產業源頭開始加入,形成新的產業鏈。

校長戴昌賢表示,無毒農業已列為學校發展典範大學的亮點產業,希望研究與在地產業緊密結合,拉近學用落差,未來教授研究的新技術未必一定要技轉,學校現在也鼓勵畢業學生創業,參與研究並協助新產品行銷,讓學生真正能學以致用。 本篇報導資料來源: 聯合報B2版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36741 其它新聞報導連結: 中央社新聞網址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40922018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