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管理學院農業企業管理系彭克仲教授及環境工程與科學系邱瑞宇副教授組成的跨領域合作團隊『環保蝦拚趣』,帶領一群管理學院、農學院及工學院的學生,結合小小的蚯蚓、令人煩惱的果皮菜渣和農業廢棄物以及自身對觀賞水族興趣,歷經3年測試與調整,發展出環保觀賞水族養殖新技術。
環保”蝦”拚趣團隊以環保理念出發,成功突破以蚯蚓再利用農畜廢棄物後,其蚯蚓糞肥再以特殊比例醱酵萃取,製成蚯蚓茶肥來養殖水晶蝦,榮獲教育部105年全國技專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計畫競賽決選入圍、2016全國校園創業營運計畫競賽第二名、2016上海(金山)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入圍複賽、2016年青春創想秀暨「兩岸大學生公益社團活動策畫大賽」複賽入圍、2016創心集企夢想齊進社會創新創意提案競賽複賽入圍等多項殊榮。
團隊取名環保”蝦”拚趣,其意涵是具環保理念,使用農畜廢棄物來達到綠循環再利用的目的;蝦拚趣取自Shopping諧音,意謂著水晶蝦拼出水中趣味,更期望消費者能瘋狂血拚購買的意涵,提供農畜廢棄物的加值以及更多元再利用的處理管道。
彭克仲教授表示,研究團隊成功突破以蚯蚓再利用農畜廢棄物後,其蚯蚓糞肥再以特殊比例醱酵萃取,製成蚯蚓茶肥來養殖水晶蝦,可使蝦體破色率降低及育成率提升,且養殖的蝦隻品質深受國內知名觀賞水族大廠肯定,並為屏東地區惱人的農畜廢棄物提供另一項新的再利用方式,也建立起新的綠循環模式,友善環境。
戴昌賢校長表示,環保”蝦”拚趣是跨領域產學合作最典型的例子,團隊結合了環工系的師生、觀賞魚國際學位專班學生及科技研究所師生的的專業及創意,並與芝林企業公司合作,從生產、養殖、行銷到技轉的成功模式。
蚯蚓養殖(vermiculture)產業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年,現今被利用於廢棄物處理、土壤解毒、環境再生及保持農業平衡等諸多領域,因而再被受矚目。美國、澳洲、香港等地都有具規模工廠養殖蚯蚓,蚯蚓工廠處理有機廢棄物,經生物轉換成高經濟價值蚯蚓及蚯蚓糞肥,再回到營養循環的連結網,已是國際潮流,也是綠色環保且節能減碳的新興處理模式。屏東為台灣第二大平原,更為農業大縣,相對農畜廢棄物處理多元化管道就格外重要,豬糞為屏東最大宗畜牧廢棄物,傳統三段式處理固液分離後醱酵成堆肥,處理費高,肥份變低,農民使用意願不高,惡臭及棄置就成為環境上一大隱憂,能利用蚯蚓來處理畜牧廢棄物再利用,是最具環保理念處理管道之一。
延伸閱讀
中央通訊社:蚯蚓再造農畜廢棄物 養殖水晶蝦好肥料
中時電子報:環保「蝦」拚趣 蚯蚓也有大效益
台灣明鏡新聞網:環保蝦拚趣 屏科大育成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