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為提供全校師生及社區民眾對學術貢獻卓越人士的認識與瞭解,在圖書與會展館3樓藝文中心,舉辦【「伊誕的生態哲學繪畫原作展」】,歡迎各界朋友蒞臨觀賞,本次展期自110年10月15日至111年2月25日止。
伊誕・巴瓦瓦隆 (Etan Pavavalung)台灣原住民排灣族藝術家,出生在台灣屏東三地門鄉的達瓦蘭部落。他的藝術創作多元,涵蓋「詩」、「散文」、「圖案設計」、「繪畫」、「版畫雕刻」、「裝置藝術」、「影像紀錄」等領域。90年代的台灣原住民在「還我土地」與「還我姓氏」的原運期間,是伊誕藝術創作的啟蒙時期,他以象徵族人精神圖騰的百合花,創作當時的海報及原運T恤,希望創造原住民族自我認同的救贖與復活的象徵圖像。伊誕也是拍攝紀錄片的導演,〈那位手背上有刺繡的人〉、〈在那山說故事的手〉、〈傳唱愛戀的兄弟〉、〈山上的風很香〉、〈山部落海部落〉等紀錄片都是伊誕嘗試以文學詩意的觀點,創造原住民族的另一種影像美學。
在視覺藝術的創作上,伊誕善以精細與用色大膽來表達作品的文學視野及當代性。定名為《紋砌刻畫》的創作形式,被運用在2017年台北世大運開幕式中,其視屏呈現的活力島嶼篇章讓人印象深刻。而靈感源自排灣語vecik(線條、圖紋、文字)的《紋砌刻畫》作品,是他將原藏於土地、山林和萬物的永續「紋」路,以及石板屋反覆疊「砌」的文明質感,用雕刻刀「刻」出紋理線條,最後「畫」上季節變化的色彩,使作品與原始的古老智慧相遇,也與基督教的生態神學對話,藉以尋找內心的和諧與重生的美藝思維。透過「紋」路疊「砌」雕「刻」「畫」色的創作理念與過程,以新的創作風格注入一個生命重建的力量與夢想,而《紋砌刻畫》的創作起源也希望能提供一個信仰省思的路徑。
本次展出《山豬伕如》與《黃魚鴞的那條河》二個系列作品,是大地原本就有它永續的「紋路」,不容我們大肆破壞,需要敬畏、學習堆砌、刻畫與重建;台灣真的需要與生態大地好好建立和睦和諧的關係,它才會柔和的對待我們,我想這就是《山豬伕如》與《黃魚鴞的那條河》要我們體悟的道理吧! 在繪畫過程中,試著緊扣在圖的藝術性、有趣性以及文學性等況味,希望藉由視覺勾勒的軸線和色系,傳譯簡潔、原真的大地紋理和山豬、黃魚鴞的神秘世界;本次展出作品共33件,歡迎各界踴躍蒞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