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29-2022年全台黑鳶黃昏聚集同步調查報告-精選圖片

2022年全台黑鳶同步調查數量879隻

2022年全台黑鳶黃昏聚集同步調查數量為879隻,創下自1992年開始監測黑鳶族群數量迄今的新高點,南北族群有感增加。由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棲地生態研究室、台灣猛禽研究會、基隆市野鳥學會等單位共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今年度全台黑鳶秋季數量為752隻、冬季為879隻,年度數量以較高的879隻為代表。隨著全台黑鳶數量增加,黑鳶的夜棲地也略有變化及增加,今年度新增屏東調查點賽嘉、且東北角族群恢復零星夜棲。目前數量最大的夜棲族群在貢寮地區,高達268隻。透過持續進行的黑鳶衛星追蹤紀錄,有助於瞭解隨著族群數量增加後,新增的夜棲地位置。

目前全台黑鳶的同步數量穩定微幅增加,但仍僅在北部及南部地區有穩定的黑鳶夜棲族群,無論是北部或是南部族群都有增加趨勢,其中又以近年北部增加的趨勢較為快速,北部族群超過500隻、南部族群超過300隻,在北海岸或屏東特定範圍的民眾,可以感受到黑鳶比以前容易目擊且數量增加。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先前以衛星追蹤黑鳶候鳥小茄子的案例,已經證實台灣黑鳶有候鳥族群,因此同步調查有可能會記錄到來台度冬的候鳥,數量目前仍無法得知,不過倘若台灣的環境能變好,同樣可以增加黑鳶候鳥來台過境及度冬時的存活率。

台灣的黑鳶數量,最早由沈振中老師在1992年開始調查,持續二十年。台灣猛禽研究會自2013年起接手調查工作,當時2013年的調查數量為272隻。每年秋冬季(非繁殖季)都會動員志工,在全台灣黑鳶的夜棲地進行兩次同步調查。台灣的黑鳶在非繁殖季,有群聚夜棲的習性,且透過衛星追蹤也得知同一隻個體會在不同夜棲地之間移動,因此全台調查單位特意選定同一天的傍晚,由各地志工到全台數十個夜棲地同時進行計數,就能夠掌握大致數量且不會重複計算。調查時仍可能會受到天候、夜棲觀察角度位置影響,倘若能見度不佳就可能會低估,每年會調查兩次,以數量較多的為準。夜棲地調查不包含常見的日間覓食活動地點,例如基隆港、碧潭等地,係因黑鳶黃昏時就會離開前往夜棲地聚集。

全台保育意識逐漸抬頭,近年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透過各種農業推廣活動、環境教育、產學合作等方式,將猛禽保育的理念擴散至各界,獲得良好成效,每年黑鳶同步調查都可發現各地族群有增加的趨勢,是保育人員最大的鼓勵,同時也是全民共同協力的結果。感謝身在保育路上的第一線人員,希望在全民的參與下,屏科大將永續經營及友善環境、生態共榮的大學社會責任繼續努力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