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照

通識教育中心舉辦「文明自動化:AI時代人文素養的反思與跨域」研討會

日前(5月9日)由通識教育中心主辦,以「文明自動化:AI時代人文素養的反思與跨域」為主題,邀集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勤益科大、德育護理健康學院、大仁科大與國立屏科實驗中學師生,以講座、論文發表與AI創意競賽的方式,深入探討AI如何影響教育與文化;同時規劃四大主題及專題演講探討AI與永續發展、藝文創作、通識教學、文化經典等議題,涵蓋〈AI永續城市〉、〈AI與性平〉、〈Suno音樂生成〉、〈生成式AI與文學〉等跨域成果,參與熱烈,收到大學組196件投稿、高中組33件投稿,共計229件作品;經評選每組入選10件作品進行展出,並開放現場票選。

陳瑞仁學術副校長表示:「通識教育若欲與時俱進,勢必需要主動擁抱AI技術,將人文素養與生成式工具創意融合,使新世代學生不僅能運用技術,更能深思其意義與影響。」臺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暨品質策進會洪瑞兒理事長提到:「提升大學生的職場競爭力,是大學教師的信念與承諾之一,要把握這剛開啟的AI時代。」現場也邀請資訊管理系吳庭育主任介紹校內新成立的AI算力特色教室,展現屏科大將AI融入IA(Intelligence Agriculture,科技智慧農業)作為校務發展的重要目標。

本次研討會聚焦於AI時代下通識教育的跨域融合,透過四大主題場次與專題演講,深入探討AI技術在永續發展、藝文創作、通識教學與文化經典等面向的應用與挑戰;包括從AI導向的永續城市轉型、性別平權與法制觀察,到AI生成音樂在教學中的實踐,以及AI如何輔助古典文學的創新詮釋,展現AI不僅是技術革新工具,更是激發教育與人文反思的重要契機。與會者在精采的講演中對科技與價值之間的關係能有深度理解,未來通識教育多元的發展路徑也因此展開。此研討會展現屏科大在AI與人文教育融合上的前瞻視野與實踐能力,促進跨域對話,也為南台灣高教發展樹立創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