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看見技職力」專題報導】屏東科技大學:帶動研發風潮 學子就業路更寬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的芝林公司是我國觀賞魚最大出口商,每年出口400多種觀賞魚到將近30個國家,其中,螢光魚中的神仙魚產量約占全球神仙魚年產量的1/3,是全世界最大供應商。
芝林董事長林育禾是屏東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碩士,至今一直與屏科大教授合作進行螢光魚基因研究,民國103年底,芝林進駐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亞太水族中心。
屏東農科園區估計,亞太水族中心每年可為台灣觀賞水族產業,創造新台幣10億元以上產值,帶領台灣成為全球精緻水族生物繁、養殖的核心重鎮。 創研能量不絕 開闢新藍海
已有90年歷史的屏東科技大學,86年遷到擁有300多公頃土地的內埔鄉,成為台灣單一校區佔地最廣的學校,並升格科技大學,設立6學院、35系所。即便發展為綜合型大學,屏科大以農為本的研創能量從沒有稍停腳步,老師傳授學生基本農業知識外,隨著大環境的需求,也帶領學生不斷研發,讓學生在傳統農業技術外,有開闢新藍海的能力。
屏科大薄鹽醬油一炮而紅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它是屏科大在農業生技上最早的「螢光魚」。早在屏東農專時代就研發醬油,但因太鹹而停產,遷到內埔校區那年,食品科學系教授謝寶全成功研發薄鹽醬油,不但成為屏科大伴手禮,也為福利社創造年收近千萬元的營業額,技轉金高達1000萬元。
這樣子的藍海,帶動著屏科大師生在研發技術上的蓬勃發展。
食品科學系畢業的蔡福良、張毓萱夫妻釀醋創業,採用古法醱酵,利用在校所學的創新薄膜過濾法,釀造健康醋,取名「福釀坊」的品牌包裝,一舉奪得德國紅點設計獎。釀醋成功後進駐屏科大創新育成中心,103年榮獲第20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
農業企業管理研究所校友陳佳慧、張天奕及在學中的王星迪組成工作室,利用屏科大的有機可可開發「農情巧克力」,同時進駐屏科大創新育成中心,成為另一項熱門伴手禮。校長戴昌賢說,未來屏科大輔導學生創業的模式,在校的研發不再用技轉方式,而由學校輔導學生利用研發產品創業。 就業逾8成 3個月內找到工作
研發長苗志銘表示,在科大發明專利獲證排名上,屏科大103年度奪得榜首,且衍生運用收益將近4000多萬元。
苗志銘指出,近年來,屏科大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成3以上,是全國技專院校平均就業率的1倍,有7成多學生在畢業3個月內就找到工作,因此,招生的報到及註冊率也都高達95%,獸醫系、食品科學系、生物科技系最搶手,供不應求。
熱帶農業科技是屏科大發展的主軸之一,設立國內唯一熱帶農業研究所,廣收第三世界及東南亞國家學生,成為培育國際農業人才的搖籃。目前外籍生達30多國、600多人,已畢業的500多名學生中,有不少人回國擔任要職。
戴昌賢表示,現在的產學合作還是照教育部規定,將來技職3法與高教創新轉型方案推動,如果對於校地使用、衍生企業等規定可適當鬆綁,屏科大教師的研發能量與現有設備,將讓學生未來創業及就業的路更廣,同時,智財權運用利益也可轉化為帶動台灣農業與周邊產業轉型與加值的推動力。
【中央社「看見技職力」專題報導】 【原始來源:http://tve.cn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