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自即日起至明(115)年1月23日止,於校內圖書與會展館3樓藝文中心舉辦「隨心隨意-曾文章木雕創作展」

「隨心隨意-曾文章木雕創作展」55件作品即日起於屏科大藝文中心展出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自即日起至明(115)年1月23日止,於校內圖書與會展館3樓藝文中心舉辦「隨心隨意-曾文章木雕創作展」,55件立體木雕藝術作品,呈現出藝術家長年積蘊的創作能量與技藝,提供給全校師生與周邊社區民眾一個場域,深入認識與瞭解這位對藝術貢獻極富卓著人士的藝術作品。

自幼就愛塗鴉的曾文章老師,國中畢業後至藝品工廠學技術,接觸到木雕、石雕和陶藝,工作之餘,從大自然和書本找尋創作靈感,藉由參觀立體類的藝術創作展,將參觀心得記錄下來、反覆咀嚼,找尋其中原理;不曾拜師學藝的曾文章老師,創作之路充滿酸甜苦澀,婚姻失敗更是沉重打擊,作為單親撫養年幼兒子,藉由寄情於創作,透過一刀一鑿沉澱心情,也因此對人性有更深刻的體會。無論材質或表現手法,曾老師勇於多方面嘗試,不落窠臼,尤其在禪思、柔性之美與親情等系列作品,皆走出自身風格,深獲好評。

曾文章老師在雕刻創作極為重視材質肌理,使用質地堅硬的花梨木、緬甸柚木創作時,以細磨拋光及電鋸、鑿刀做塊面或點狀處理,曾老師形容:「石雕創作像是爬天橋,先苦後甘;木雕創作好比走地下道,先甘後苦。」其創作如同人生經歷百轉千折,創作能量源源不絕。透過本次展覽,民眾可欣賞其作品造型簡約、洗練、俐落、流暢、介於寫實與抽象之間,尤其掌握女體婀娜多姿、豐腴優美的曲線,傳達豐富情感及安穩沉靜之感。

曾老師表示:「藝術不該只是標新立異,而是要能雅俗共賞,作品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並時刻鞭策自身創作永無止境,勇於突破、尋求超越,開發生命潛能,累積更多創作能量。曾文章老師更替自己的創作之路規劃了三階段:第一個10年是「學技術」學習基本功夫,奠定基礎;第二個10年「定風格」尋找創作方向;後續的10年則為「慶豐收」,即文化創作需依靠長期奮鬥,無法速成,因為文化藝術的涵養需要生命歷練,才能滋養出具生命力的作品。

 「隨心隨意-曾文章木雕創作展」自即日起至115年1月23日止,每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10分至下午5時,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圖書與會展館3樓藝文中心展出,誠摯邀請各界藝文愛好者與社會大眾蒞臨欣賞曾文章老師極富靈動之藝術創作。